短文网

短文/随笔/诗歌/散文/心情/作文/唐诗/宋词/故事/成语/日记/语录/哲理

杨梅的味道

端午节,杨梅红出血,这是江南民间流传的农谚,意思是说端午节到了,杨梅成熟了。人间六月水果熟,最是山乡杨梅红。每每农历五月,端午前后,我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江山大峦口的杨梅来。这里的杨梅虽然比不上浙江余姚、慈溪和仙居的优质精品杨梅,但也是早年从慈溪引过来的优质品种,果品也相当不错,又红又甜,不比余姚慈溪杨梅逊色。更让我忘不了的是,那些年为了山乡杨梅红,我曾与乡村干部们一起努力过,为之付出过,那酸酸甜甜的杨梅味道似乎还残留在我的味蕾里。

题记

这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乡,过去属于江山廿七都深山区,因地处大山沟,山峦起伏连绵不断,又是东坑溪汇入廿七都溪之口,故名大峦口。当时全乡人口5400多,距城50多公里,一条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,绕着峡口水库往里拐过九曲十八弯。公路不窄不宽,两车刚好能够交会。进山时,左边是石壁,右边是水库,许多人坐车不敢往右看,那深不可测的水库,会让你提心吊胆,吓得胆战心惊。约半小时行至水库尾,便是大峦口。如果会晕车,那进出一趟大峦口定会把你整的头晕目花,呕吐不止。

就是这样一个偏远的深山区,早在八十年代末,乡里为寻求农民脱贫致富门路,经过考察论证,决定因地制宜发展杨梅生产,并从省农科院和黄岩等地引进杨梅苗。通过宣传发动,任务到村到户,政府的号召,村民的意愿,激发了村户种植杨梅的积极性,当年全乡种植面积达到2000多亩,面积之多规模之大在全市之首,一时成为江山的杨梅之乡,主要是荸荠种和东魁两个品种,荸荠种占多数。昔日种下杨梅树,期待早结致富果。

可不知何故,杨梅种下三五年,只见长树不见果。一棵棵高大的杨梅树,一片片茂盛的杨梅林,好端端的树干绿油油的枝叶,本应到了杨梅盛产期,却找不到几个能吃的杨梅,那些杨梅种植户个个都急了,纷纷疑问:到底是何原因呢?村民的急难愁盼,变成了强烈的呼声。当时的乡政府领导看在眼里急在心里,可苦于缺乏懂得杨梅生产的技术员,一时束手无策。

就在村民们一筹莫展时,区乡镇政府撤扩并机构改革开始了。这次改革,波及到我,使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重大的变化。1992年5月,我所在的峡口区公所,作为县级派出机构也被一刀撤掉,区机关干部实行重新分流安排。峡口区9个乡镇除了一个集镇,其余全是山区乡,当时只撤并了一个乡。大峦口乡地处辖区深山区,乡政府行政区划保持不变,但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重新组建,班子成员从有关乡镇交流分配而来,正是所谓的来自五湖四海。

那年我28岁,被调进深山大峦口,担任乡党委宣传委员,领导找我谈话,说明组织意图,你是年轻干部,要到山区艰苦的地方去锻炼。和我一同调进大峦口的还有一位人物,就是后来让杨梅结果的水果技术员王新建同志。新班子到任后,适逢杨梅即将成熟时。在走村访户中,听到反映最多呼声最高就是杨梅生产问题,村队干部和村民们纷纷要求乡政府领导帮助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。这是事关全乡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经济问题,更是关乎百姓增收的民生问题,切不可忽视,也不能小视,乡党委一班人形成了共识:杨梅无小事,难题要破解。不能眼看杨梅光长树不结果,要千方百计攻难题,尽早让杨梅有收益。书记乡长每次在大小会议上都反复重申这两句话。村民们明显感觉到,这回乡领导真的是急了。

难题靠技术,技术需人才。这时人们都把目光聚焦在乡水果技术员王新建身上,乡党委政府领导毅然把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他。王新建何许人?他真有这么大的本事吗?提到王新建,有必要作简要介绍。他原是区干鲜果辅导员,撤扩并前曾经在浙江农业大学园林系果蔬专业专修过一年半,比较系统地掌握了包括杨梅在内的果蔬种植和管理技术,是对口的专业技术人才。当年大峦口发展杨梅生产,也是他带队到余姚慈溪及黄岩等地考察学习、取经落地的。正是看到王新建具有这方面的技术优势,组织才有意做他的思想工作,安排他到大峦口工作。

没想到,一到大峦口,难题就上手。刚满38岁的王新建,意气风发,浑身是劲,他二话没说,就一头钻进了山中杨梅林。看长势,问果农,找问题,只有摸清底数,才有应对之策。当时可以有三套技术方案选择,经过比较,最终他还是提出施用多效唑。据他回忆,当时他在东坑、叶家洋等村选取了10户果农进行试验。结果试验一举成功,看到自家的杨梅树第一次挂满了红彤彤的杨梅,这些村民高兴地笑了。多谢乡政府领导!多谢王技术员!,东坑村干部群众的谢意发自内心,王新建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。

试验成功,证明王新建的技术方案对头。于是,乡党委、乡政府就在在东坑村召开了杨梅生产管理现场会。全乡10个村村主任、技术员和杨梅种植大户及驻村干部60多人参加,会上王新建进行面对面的技术培训,他要求种植户根据不同长势,按标准施肥和多效唑激素。对提出的疑问,王新建不厌其烦地解答辅导。半天时间的现场技术培训,通俗易懂,效果明显,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技术要领。次日他还深入东坑、大峦口、叶家洋等重点片、户进行现场示范,乡农办还印发了3000多份技术资料给农户。

提起多效唑,王新建记忆深刻,非常熟悉。他说这是植物生长的调节剂,具有延缓植物生长、抑制茎秆伸长、缩短节间、促进植物分蘖、增加植物抗逆性能,提高产量等效果。多效唑适用范围广,常用于水稻、果树、油菜等作物,效果显著,一般农作物的用量不大。但杨梅的用量较大。王新建按照杨梅种植面积测算,然后到农资部门购买,部门经销负责人听到他报出的数字时,一下被惊呆了,对方硬说王新建搞错了,没有这么大的数量。王新建只得反复解释,对方才相信。而当时确实没有这么多的库存,部门领导很重视,想办法到外地调购了一批多效唑,以满足大峦口杨梅管理的需要。对此,王新建深有感触,他说那些年乡政府把杨梅产业作为乡民的致富产业来抓,他身为技术员,自然不敢懈怠,每年在杨梅生产的关键环节,他都要开展不同形式的技术培训,从如何使用多效唑到施肥、剪枝、梳果等环节,他都要通过现场指导或召开广播会等形式,将这些管理技术传授到位。回忆当年那段经历,王新建无限感慨地说,幸亏当年领导重视部门支持,尤其是江山科委还出钱支持购买多效唑,确保了需求。他记得那时多效唑的价格也不低,村民自费购买有压力,但村民们也懂得要让杨梅有产出,必须舍得化投入。

大峦口的杨梅红了!从1993年开始连续四五年,杨梅连年喜获大丰收。人们奔走相告,红遍市内市外。每年端午节前夕,那一树树杨梅,硕果累累,红透欲滴,慕名进山采摘杨梅的山外客人,络绎不绝。乡政府门前的那条公路边,变成了临时的杨梅市场,地上摆起了一条杨梅长龙,那一篮篮一筐筐鲜红的杨梅,让人满口生津,真是望梅止渴。行人路过,热情好客的村民会招呼着,先尝尝吧,我的杨梅很甜的。拿一颗,放嘴里,轻轻咬,鲜甜带酸的杨梅汁就直抵味蕾,顿时让你神清气爽!

杨梅红了大峦口。杨梅成熟的季节,大峦口人来人往,原本寂静的山乡变得人声鼎沸,异常热闹,这个进入廿七都其他三个乡的入口处,因杨梅而兴,因杨梅而热,这下可忙坏了十字路口及拐弯处的两家饭店,大老远就能闻到饭店里飘出来的菜香味。那段时间乡政府大院里也显得特别热闹,乡领导也繁忙起来,主要是忙于接待一些部门领导和相关客人。我知道,大峦口的这份热这份闹是杨梅带来的,我也想,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

看到山乡杨梅红,大家心里很激动。我清楚地记得,当年为了山乡杨梅红,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确实操了不少心,化了不少力气,从主要领导到驻村干部,特别是技术辅导员王新建,付出更多。那些年他不知开了多少次会,不知爬了多少次山,不知晒下了多少汗,大峦口杨梅丰收,他是功不可没。王新建说,那时的杨梅行情好,每斤能卖两元,年轻会跑的村民坐车运到山外集市上或者江山城里卖,年纪大不想动的就在家门口卖,一大篮杨梅的收入,可低他的月工资。这个收入是可观的,村民辛苦劳动,杨梅丰收能增收,我们再苦再累也心甘。

当时作为宣传委员的我,其任务和职责就是如何搞好对外宣传报道工作,讲好大峦口杨梅故事,传播杨梅好声音。到任第二个月,1992年6月,看到乡里致力抓杨梅管理的情景,我就写了一篇《杨梅交了科技运喜看大峦口乡狠抓杨梅生产的科技管理》的新闻稿,刊登在地级市党报《衢州日报》上。通过一年多狠抓科学管理,第二年看到杨梅喜获丰收,我又写出一篇《科技,神奇的魔力大峦口乡千亩开花不结果的杨梅挂果累累》的新闻稿,再次刊登在《衢州日报》二版头条上。经地级党报宣传,大峦口杨梅的名声在外了。至于本市的新闻单位,报纸、广播和电视台记者纷纷进山采访报道,宣传就更加到位,可以说是家喻户晓,这样,我也为山乡杨梅宣传尽心尽责了。

正当大峦口杨梅红极市内外时,不料老天爷却不开恩了。杨梅总是与梅雨相生相伴。那时最头痛的就是,杨梅上市之时,恰逢雨水集中之日。记得有一年,正是杨梅红满枝,老天忽然下大雨,一下就是一个多星期,而且降雨量很大,峡口水库看去烟雨蒙蒙,水位很快升高,东坑溪山洪暴发,溪水暴涨,溪面急流滚滚,洪水夹杂山石,发出轰隆隆的响声。不一会儿,洪水涨到学校附近的路面,道路很快就被冲毁。我们一边飞跑,洪水如猛兽紧跟而来,道路不断地坍塌到水里,那个险情至今难忘。

杨梅出,路冲铁(方言是断的意思),乡党委书记既感叹又无奈。山区的一场暴雨,往往是毁灭性的。洪水不仅要冲毁乡村交通要道,还要造成山体滑波塌方,许多杨梅树也要遭受其害,不是被山洪冲倒,就是被大风刮断树枝。抗洪抢险,恢复生产又成为我们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,而难度最大是道路修复,资金需求大,乡里财政困难,书记乡长要到交通部门去争取支持。道路不通,寸步难行,这山上的杨梅就运不出去,那真的只有在望梅兴叹了。回顾那些年,为了山乡杨梅红,我们很努力,有了杨梅红,我们更没消停过。因为我们清楚,山乡产业发展,山乡村民的增收,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的。

我在大峦口乡工作了四个年头,于1996年1月调出大峦口,调入市机关工作。可以说,这4年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,最值得怀念的4年,我参与了大峦口的发展和建设,见证了杨梅红的全过程。我觉得,这4年是大峦口最红火最辉煌的时期。人们一提大峦口,便想到那里的杨梅,一说到杨梅,就知道在大峦口,杨梅已成大峦口的代名词,两者已经融为一体,不可分割。

虽然调离大峦口,但我还是心系杨梅红。一些老同事每年还会把杨梅寄到城里来,送我品尝,让我非常感动。这样的光景大概持续了10多年,直至2005年撤乡并村。大峦口乡并入峡口镇,成为镇里的一个村,从而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。又过几年,市里又在山区力推下山脱贫,要求整村搬迁。大峦口村民陆陆续续走出了大山,到就近的平原集镇安居乐业。村民下山了,杨梅失管了,镇村两级也有所忽视了,而杨梅的产量质量自然受到了影响,曾经出现过只闻其名,少见杨梅的情况。再后来,峡口镇党委政府领导或许意识到,大峦口杨梅这张名片还不能丢,又开始重视起来。继续在杨梅的宣传促销方面做文章,每年杨梅采摘季,镇里连年举办大峦口杨梅文化节活动,以梅为题,以会促销,以节聚人,带动了大峦口的山乡游和农家乐。一度淡出人们视线的深山大峦口,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。

乡已撤,人已走,留守的村民已不多,但杨梅树还坚守在这片青山上,如同一位位老人在守护山林,对养育自己的大山充满了无限的眷恋。那些杨梅树汲取着荒野山地的滋养,在春夏秋冬里经受雨雪风霜的洗礼,继而变老变枯,当年的风光已然不再,如同那些杨梅种植村民,伴随着杨梅的兴衰也慢慢变老了。或许,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现象吧。我离开大峦口28年了,真是有点机缘巧合。28岁那年,我走进深山大峦口,一晃就是28年!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时间巧合,而是人生的一大轮回啊!当年调进大峦口,心里还有些不快,以为自己走了弯路,如今细想,还是人生的必经之路!

我与大峦囗的情结,除了杨梅的发展史,还有一位村民朋友的友情相约。他是大峦口村村民蔡位国,我调进大峦口乡时,我们就相识了。他为人朴素朴实,虽言语不多,但勤劳能干,热情待人。他家的自留山种的杨梅,长势很好,果品优质。后来,他还承包了村里的茶叶山,加工的春茶绿牡丹和碧螺春,是上等的名优茶。他还当过多年的村干部。总之,位国是一位优秀的山村多面手。我们之间保持着兄弟般的友谊。自从我调出乡里至今,一直保持联系,走动似走亲。每当杨梅红艳采摘时,我都会如期而约,有时他邀我,有时我主动。主要看看老朋友,聊聊家常事,他的老屋就在老乡政府门口的公路边。而新房则搬迁到峡口集镇。开始那些年,我还要到他山上去亲手采摘些杨梅,后来就懒得去。就坐在他家门口,然后泡上一杯他自己做的春茶碧螺春,喝一口,闻一闻,那股熟悉的清香沁入心脾了。杨梅只是一个由头或借口,也是一种念想罢了,其实年龄大了,也吃不了几个杨梅果,我是怕酸的,大都泡了杨梅酒。我想,倘若没有这么个酸由头,人的惰性恐怕就会阻碍你走动。所以还是要奔着杨梅去,目的是会会老兄弟,说说过去事。

乡村六月芳菲尽,唯有杨梅红满枝。又到一年杨梅红,不由得让我想起大峦口的杨梅来。过不了多久,大峦口的杨梅应该熟透红艳了吧,山里的位国一定也在等我进山吧。空气中一定弥漫着杨梅山上飘来的酸甜味。原来大峦口杨梅的味道,是山的味道,风的味道,树的味道,阳光的味道,人情的味道,还有时间的味道。这些味道,自然已经和大峦口的乡情、念想、怀旧、坚守等情感混合在一起,才下舌尖,又上心头,让我分不清哪一种是滋味,哪一种是情怀。有时,我也不知道,自己魂牵梦绕的是大峦口,还是大峦口的杨梅了。因为这杨梅,这山乡,留下我曾经追求过的梦想与期待,曾经分享过的丰收与喜悦,还有离开后的留恋与念旧,都印记在漫长岁月的时光里,是那样的历久弥新,无法忘怀。

我终于相信了一个记忆的伟力,那就是年轻时的经历,便是年老时的回忆。

随机推荐:
黑板漆 餐饮纸巾定制 运动内裤 英雄359钢笔 综合果蔬干 阿玛尼腕表 盆栽植物 室内 好养 小桌子 折叠 马丁靴女夏季学生 巧克力威化 仙声乐器旗舰店 裙长裙 女夏 cdr安装 羽毛球网架 皱纹纸 泫雅同款夹头饰 椰子 手机防水袋vivo 干湿分类垃圾桶家用 ins超火衬衫 更多精选文章>>>

本站由EMLOG强力驱动

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收集/整理,本站纯公益性用途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